“鼓浪文兴”中文拔尖基地学术讲座 孙绍振教授“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体系:意象、意脉、意境”

文章出处:中国语言文学系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14日 访问次数:

“鼓浪文兴”中文拔尖基地学术讲座

孙绍振教授“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体系:意象、意脉、意境”

2022年6月12日上午,“鼓浪文兴”中文拔尖基地学术讲座于南光一101报告厅准时开讲。本次讲座有幸邀请到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孙绍振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冠名人孙绍振教授担任主讲。俞兆平教授担任讲座嘉宾,苏琼教授主持,郑国庆教授、景欣悦助理教授、校美育与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教务处副处长楼红英老师,以及线上线下数百名师生聆听了此次讲座。

孙绍振教授主张以“还原”的方法进入古典抒情诗歌。在他看来,流行的诗歌理论以普遍性和抽象性为特点,牺牲了具体诗歌的个别性和特殊性,造成了阐释的随意性、强制性和封闭性。从创作论的角度上看,古典抒情诗歌的创作是诗人将其原生情感以符合审美规范的形式进行建构的过程。因此,抒情诗歌内部是“情感—内容—形式”动态平衡的结果。还原的方法主张挖掘诗歌内部的深层矛盾,打破诗歌系统内部的动态平衡,通过多层次的微观还原,理解诗歌的情感脉络。为了还原诗歌的原生情感,孙绍振教授以古典诗话词话为理论资源,提出分析古典诗歌的三个基础范畴:意象、意脉和意境。其中,意象的串联形成意脉,意脉的流动和弥散形成意境。

意象是诗歌的最小组成单位,是诗人表达主体情志的物象。因此,意象是诗人情感与物象之间的一种假定性契合,这种假定性契合对物象进行更新和创造,使得意象具有变形变质的不可重复性。诗歌并非意象的堆砌,其情感表达需要意象的贯穿,意象与意象之间的情意脉络被称为“意脉”。意脉的特点是情的流动,总体而言具有三种形态:一是意脉以变化转折呈现出线性的曲折状态,隐含情感的动态变化;二是意脉处于持续的状态,情感也同样持续;三是线性意脉的消失,呈现出无人的、和谐的、自在自为的情感状态。意境是意脉在面上的扩展,孙绍振教授指出,中国古典诗歌并不以圆融完满的意境为绝对要求,时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达情感的逻辑,抵达“无理而妙”的境界。

孙绍振教授对在讲台上“说话”有一种执著,曾说“以讲台为终点是一种光荣”。他热情地回答同学们的提问,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问答环节结束后,俞兆平教授点评了此次讲座,并介绍了孙绍振教授的的诗学理念。恰逢孙绍振教授86周岁生日,楼红英老师和俞兆平教授代表“鼓浪文兴”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向他赠送了拔尖学术讲座纪念品,线下的师生为他送上了真挚的生日祝福。最后,苏琼教授对孙绍振教授的到来表示衷心感谢,并邀请线下参加讲座的师生合影留念。

文/林晓培

图/郭航、刘琦荟

永乐高131net登录

Copyright© 2023  永乐高131net登录 - 永乐国际官网欢迎您   版权所有   闽ICP备05005471号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480号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永乐高131net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