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新闻] 郑杰文做“中国传统学术研究方法在近现代的演变”

文章出处: 发布时间:2009年01月01日 访问次数:

 

 郑杰文在做“中国传统学术研究方法在近现代的演变”的讲座

       

20081225日上午九点整,中华文学史料学会古代文学文献研究会会长,山东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博导郑杰文教授在人文学院320会议室为厦门大学中文系的广大师生进行了一场精彩的题为《中国传统学术研究方法在近现代的演变》的讲座。该讲座由人文学院中文系主办,吴在庆老师主持。郑老师的选题和讲解不但切合当下古代文学研究的重点,而且具有深刻的古典文献学的现实。因此虽然讲座时间长达两个小时,但是同学们都全神贯注、积极思考,在讲座结束后也积极地就古代文学研究中碰到的问题与郑教授做交流,都受益匪浅。

讲座伊始,郑教授便对厦门的自然环境和所处的特殊的经济地位予以了良好评价,并对厦门大学深厚的人文底蕴予以了赞扬,鲁迅先生、林语堂先生等近现代人文大家都在此执过教。

讲座正式开始,郑教授就开宗明义,告诉我们今天他的这场讲座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对研究方法对于我们学术研究的重要性进行了讲解,他指出一种正确的研究方法对于古典文学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但现在我们做研究却对于方法把握的不好,而感觉无所适从,有的研究者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没有上升到理论的层次,更不能对后学者由帮助,这是学术的损失,因此对于一个古典文学研究者来说,了解学术研究方法,特别是传统的学术方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第二部分,郑教授对传统学术研究方法――考证、解析的研究方法在近现代的演变过程进行了精彩的分析。首先,郑教授介绍了学术方法最初形成于西汉时期,就是关于“古今”经文的问题。他对古经文和今经文的概念进行了明确的概括,包括历史上的四次古今经文之争等问题做了详细的讲解,并且对于最初的由于文字之别的古今经文之争而导致的学术方法思想不同的过程进行了深刻的讲解,体现了郑教授深厚的历史功底。接着郑教授又给同学们讲解了现在很著名的清代朴学研究方法的一些特点和不足,他引用了大量的史例,讲解生动深刻,并且告诫同学们切不可迷信权威,应有大胆的怀疑精神,体现了郑教授对待学术研究的科学态度。紧接着清代学术方法的讲解,郑教授为同学们重点介绍了学术研究方法在近代的演变。从梁启超开始,他特别地介绍了胡适的实验求证的材料考证方法、明辨求因的考辨研究方法、发展流变的历史评价法三种学术研究方法。对于史实考辨的方法,郑教授举的是苏秦张仪谁前谁后的问题,这是一个看似理所当然的问题,而且平时根本就不会去考虑的问题在郑教授的耐心讲解之下同学们才真正了解了这一史实。并且给同学们提出了文词持裁、思想鉴定 、旁证等等具体的方法,让我们在具体的学术研究中有所用处,郑教授所举的例子生动切实,让同学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有所得。

第三部分郑教授讲述的是我们当今的研究者在面对许多外来的学术研究方法该怎么办的问题。郑教授回顾了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的外来学术研究方法在中国的演变过程,指出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研究者所面临的问题和所做的思考,指出我们的研究方法不能排斥外来的特别是西方的学术研究方法,但也不能迷信,当今学术,特别是古典文学的研究者更是应当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寻求一种立足本土的中国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这些都体现了郑教授对学术,对于中国传统学术的深切的人文关怀。第三部分郑教授为同学们讲述了关于论文如何选题的问题。第一是针对于古代文学的选题类型如选作家、作品、学短题(概念)进行了详细的讲解。第二是对我们选题的条件进行了分析,要求同学们在选题的时候切记不能盲目,要了解自己选这一题的优势之所在。第三是关于学术中生荒地和熟地为同学们做了讲解,鼓励同学们勇于踏入生荒地,也希望同学们在熟地的研究领域中运用新方法新思维。第四是关于材料的准备问题,要求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积累材料,为研究做准备。郑教授的讲解深刻、理清晰,的事例也生动有趣,让在场的师生受益匪浅、悟良深,都为郑教授的深厚的学术底蕴所折服。

最后,同学们纷纷对郑教授的讲座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和见解,郑教授也分别予以了详细的回答,吴在庆老师也对郑教授讲座的古今经文之争的问题的讲解予以了高度的评价和赞赏。历时两个多小时的讲座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彭丽报道)

文章录入:少华    责任编辑:少华 
  • 永乐高131net登录

    Copyright© 2023  永乐高131net登录 - 永乐国际官网欢迎您   版权所有   闽ICP备05005471号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480号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永乐高131net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