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学沙龙2010年第4期] 新世纪以来的中国电影

文章出处: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28日 访问次数:

  

     26日晚七点,新一期的文艺学沙龙在人文学院320会议室顺利进行。主讲人杨晨博士以“新世纪以来的电影”为话头,激起了来自多个专业的硕士、博士生对2000年以来中国大陆电影死灰复燃、异军突起现状的热烈讨论。

     本次沙龙由文艺学硕士张可岳主持。主讲人杨晨博士首先界定了探讨对象,让本次论论集中在2000年以来院线放映的中国大陆电影中,以此为基础,他从文化研究的视角着手提出了新世纪中国电影“异质、悖逆、纠结”的三大特色。

     沿袭电影批评的社会学传统,借鉴葛兰西的“能动受制理论”及布迪厄的“场域”概念,杨晨博士由外在语境切入,划分了造成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现状的“四个场域,三种力量”。它们分别是“管控场域、创制场域、市场场域、接受场域”与“传统、现代、后现代”三种力量。

     管制场域体现了行动上对现代性追求与思想上实际的一元论控制间的矛盾。创制场域则出现了中国独有的以导演为中心的局面,而世界上其他地区则多是以制片人为创制中心。除此之外电影技艺层面的不纯熟与后现代等等各种手法的随意借鉴形成电影制作不规范、叙事脱节的诡异局面。在市场场域中,现代化体制与传统体制仍无法调和。而实际的电影拍摄又超过了市场的饱和度;很多独立电影、小电影无法挤入院线放映,被剥夺了荧幕呈现的机会。最后,在接受场域中也存在背离:精英话语思维的逐渐缺席与鱼龙混杂的网络化影评间的冲突。三股力量的纠葛体现在“传统”、“现代”与“后现代”并治中国市场。虽形成势均力敌的局面,却无法达成三者间的协调与融汇。它们的相互撕扯导致电影中呈现出割裂的现象,加剧了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四种场域内部的矛盾冲突。

     理论之外,杨晨博士更以《英雄》《无极》《夜宴》《麦田》等多部经典作品为例,进行了精辟独到的剖析。他强调了电影制作应该考虑目标观众,拥有清晰的诉求,从而设立准确的定位,呈现完整连贯的作品。

     针对杨晨博士的论析,09级的硕士研究生张可岳表示“如果传统暗含的是国家意识形态话语,现代主要指向启蒙主义以来的现代性中,那么对于后现代的使用也应该有个潜在的界定”。他提醒了大家警惕现在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打着后现代招牌的假后现代”现象。2010级硕士陈通造也补充到,为避免在使用时混淆原本内涵就很丰富的“后现代”的概念,可以从“成份”的方面去区分。对于电影的定位问题,大家亦见仁见智,思索了除受众以外的其他多重标准。讨论期间高潮迭起,话题一直引申至“电影身份的诉求与它实际地位间的冲突”、“促使电影转变发展的动力”“预设中的理想电影”等。

      这是一个灵感激发,智慧交撞的夜晚。或许我们还不知道中国的电影将指归何处,也无法明晰孰是孰非,但是起码我们已经携手行进在思索的旅途中了。不论是今日的中国电影还是明日的新领域新探索,更多的精彩还有待继续。

 

                                                                                                      (通讯员  张露月)

 

 

 

 

 

 

文章录入:xwzumx    责任编辑:xwzumx 
  • 永乐高131net登录

    Copyright© 2023  永乐高131net登录 - 永乐国际官网欢迎您   版权所有   闽ICP备05005471号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480号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永乐高131net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