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张玉能教授深入解读消费社会的审美观

文章出处: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08日 访问次数:

 

 

12月的芙蓉湖畔,依然花团锦簇、阳光灿烂, 7日上午10时,我校人文学院320会议室,来自校内外的老师、学生济济一堂,共同聆听了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张玉能教授题为《消费社会的审美观》的精彩讲座。

张玉能教授是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及博士生导师,他在文学理论及美学理论领域的研究成果颇丰。

本场讲座由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杨春时主持。在讲座开始前,杨春时教授携全体听众向张玉能教授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并向大家简要地介绍了张教授此次讲座主题的深刻背景和重大意义,张玉能教授则幽默地向大家做了自我介绍。杨、张两位先生也以风趣和诚恳的话语介绍了他们在学术观点上的不同以及围绕这些不同展开的学术论争和交流,并以此将话题引向此次讲座的主题,水到渠成地展开了此次讲座。

在讲座之初,张玉能教授以解题的形式向大家介绍了此次讲座的题目及其内涵。他首先对讲座题目中的“消费社会”概念进行了阐释,然后,他又以自己新实践美学的理论体系为支撑,对讲座题目中的“审美观”概念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和描述。

之后,张玉能教授分别从三个方面进一步对消费社会的特征进行了阐述和概括,他指出:高度商品化,社会生活高度娱乐化,社会思想的高度平面化是消费社会的三项重要特征。他同样由三个方面对消费社会的审美观的特征进行说明:审美的日常生活化,审美的感性快感化,审美的大众时尚化。

作为此次讲座的重点,张玉能教授对消费社会的审美观的上述三项特征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讲解:

针对审美的日常生活化特征,他首先从概念上厘定,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既是日常生活化的审美观。然后,他从三个方面详细阐明了这一特征的具体表现和含义。其一,从日常生活化的审美观看来,日常生活与美和审美以及艺术的界线已经变得模糊不清。其二,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界线模糊了。艺术作品和审美对象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品,成了老百姓的日常的消费对象;艺术活动和审美活动也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有活动,成了大多数人的一种日常消费活动或休闲游戏。其三,审美对象和艺术作品已经遍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于人们自身身体、居住环境、衣着打扮、交际场所等等的修饰美化就成为了一个人的身份符号、地位象征、生存形象。

就审美的感性快感化,张玉能教授在说明了感性快感的审美化,或者感性快感化的审美观的内涵之后,也从三个方面对这一特征进行了具体的介绍。他指出,其一,感性快感化的审美观把审美对象图像化;其二,感性快感化的审美观同时把审美对象感官化。除了视觉形象独领风骚之外,消费社会的审美活动也向其他各种感觉器官的欲求倾斜;其三,感性快感化的审美观把审美对象身体化。在消费社会中,身体成为了人们审美的、艺术的重要对象。

围绕审美的大众时尚化,张教授对大众时尚的审美化,或者大众时尚化的审美观进行了概念梳理,然后由三个特点入手对这一概念进行了详尽的讲说。其一,大众时尚化的审美观使得审美时尚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遍布于消费活动的每一个角落。其二,大众时尚化的审美观使得审美时尚的变化周期和频率大大加速。其三,大众时尚化的审美观使得审美时尚显示出更加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在进行透彻、深入的梳理之后,张教授将消费社会的审美观问题置入中国当下现实的宏大背景和具体语境,指出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一穷二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在这样的国情条件之下来看消费社会的审美观对中国当下现实的影响,必须对消费社会的审美观采取一分为二、扬长避短、批判借鉴的态度和策略。

在对具体态度和策略的阐述中,张教授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其一,对于日常生活化的审美观,我们既要积极引导日常生活审美化,又要防止过度消费的泛滥;其二,对于感性快感化的审美观,我们既要反对过去长期轻视感性快感、禁欲主义的的审美趣味,也要防止欲望膨胀、一味享乐、追求感官刺激、满足于生理快感的审美倾向;其三,对于大众时尚化的审美观,我们也要分辨美丑真伪、循循善诱,不能放任自流。

在总结部分中,张玉能教授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岩》等影响一代人的书为例,动情地指出,文学艺术对于人们的影响是深远和深刻的,我们相关专业的师生,有责任和义务,发扬良好的、健康的时尚,引导朦胧的、新生的时尚,反对颓废的、病态的时尚。张教授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盼感动了在场听众,赢得了热烈和持续的掌声。

在互动环节中,在场听众们热情地就自己感兴趣的相关问题向张玉能教授请教,张教授以谦和、风趣的态度一一给以令人信服、满意的答复。

最后,杨春时教授再次携全体听众向张玉能教授表示感谢,在热烈的掌声中,全体听众起立欢送张玉能教授,整场讲座圆满结束。(记者:高上摄影:高上)

 

 

 

 

 
文章录入:yanwang    责任编辑:yanwang 
  • 永乐高131net登录

    Copyright© 2023  永乐高131net登录 - 永乐国际官网欢迎您   版权所有   闽ICP备05005471号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480号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永乐高131net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