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列讲座84]——从《余震》到《唐山大地震》

文章出处: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23日 访问次数:

中文系列讲座

  

目:《余震》到《唐山大地震》

主讲人:张翎著名华文女作家

主持人:林丹娅教授

间:2017313(星期一)上午800

点:厦门大学群贤二105

主办者:厦门大学中文系

报告人简介:

张翎,女,加拿大著名华文女作家,复旦大学外文系毕业,1986年赴加拿大留学,是新移民代表性作家。代表作有《流年物语》《阵痛》《金山》《余震》《雁过藻溪》等。小说曾多次获得中国华语传媒奖、华侨华人文学奖评委会大奖等两岸三地重大文学奖项,入选各式转载本和年度精选本,并六次进入中国小说学会年度排行榜。根据其小说《余震》改编的灾难巨片《唐山大地震》(冯小刚执导),获得了包括亚太电影节最佳影片和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在内的多个奖项。根据其小说《空巢》改编的电影《一个温州的女人》,获得了金鸡百花电影节新片表彰奖和英国万像国际电影节最佳中小成本影片奖。小说被翻成多国文字在国际发表。

  

著名作家张翎厦大开讲从《余震》到《唐山大地震》

2017年3月13日,应厦门大学中文系邀请,加拿大著名华文女作家张翎来我校,就“从《余震》到《唐山大地震》”一题举行讲座。讲座由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林丹娅教授主持,来自校内外的文学爱好者和人文学院部分师生参加了该讲座。

张翎老师首先以创作小说《余震》的缘起展开讲座,她谈到,小说的创作与她十七年的听力康复师职业生涯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得益于这个职业,她接触到了从一战到韩战的高龄老兵,老兵的喜怒哀乐使她开始思考离别、疼痛、心理创伤等沉重的生命话题。

  

之后,张翎老师就小说和电影的区别作了几个方面的比较。她认为,《余震》的主题是指向疼痛的,其目的是为了让人们思考:是不是所有的苦难都能造就人。而电影的主题则是关于创伤的修复、心理的重建,以及人在灾难过后所汲取到的温暖。此外,小说人物具有复杂性、是多面的,而电影中的人物塑造则相对比较单薄,这是处于电影的社会效应和商业价值的考虑。

最后,张翎老师提醒同学们:电影的画面需要文字的想象力来激发,电影题材需要文学文本来作支撑,这已经说明了,在工业时代迅猛发展,电影艺术弥漫生活的今天,文学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魅力。

张翎老师幽默风趣的演讲风格和丰富多彩的人生阅历,使得在座的同学们都收获颇多。讲座结束后,张翎老师就碎片化时代应该如何读书、中国的国民教育是否造成全民崇尚工具理性等问题与同学们展开深入探讨,互动良多。师生们表示,希望有更多这样的讲座带来校园,促进学生学而致用,知行合一,并营造更深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中文系王怀昭报道)

  

永乐高131net登录

Copyright© 2023  永乐高131net登录 - 永乐国际官网欢迎您   版权所有   闽ICP备05005471号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480号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永乐高131net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