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梦琪:《谈谈异读音注的语音认知》

文章出处:中国语言文学系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10日 访问次数:


4月27日晚上7点,湖南师范大学蔡梦琪教授的讲座《谈谈异读音注的语音认知》在厦门大学联兴楼103室准时开场,李无未教授主持了此次讲座。蔡梦琪教授主要从事古代汉语的教学与研究,兼任核心期刊《古汉语研究》的编委和责任编辑。

蔡教授首先介绍了异读音注的概念。异读音注是相对于同读互注提出来的,同读互注音切指以《广韵》为参照系,文献材料里的反切或直音,被注字与注音字同音。异读互注音切指以《广韵》为参照系,文献材料里的反切或直音,被注字与注音字不同音。异读音注是借以考察特定注音材料语音特点的一个重要依据。音注比较法得出的异音互注音切代表了新的语音事实,引起了学者们的浓厚兴趣,成为音韵研究的必要对象。

蔡教授依据《益阳县志·风俗卷·方言》等方言注音材料,归纳总结出异读注音的三种情况:甲. A→B从而A=B;乙. A←B,从而A=B;丙. A→C;B→C,从而A=B。甲、乙两类反映了同一音变规律,但是语音事实的认知需秉持两种不同的思路:甲类A→B,乙类A←B。这一语音事实解释了古代韵书中错讹的注音现象,比如《集韵》旨韵母鄙切:敏,疾也。”準韵美隕切:“敏,《說文》疾也。法伟堂认为,笫徐侧敏反者,读敏如美,非入轸韵也。邵荣芬也认为,《集韵》旨韵母鄙切小韵收有敏字,可证成法说。蔡教授认为,床笫,徐侧敏反。《集韵》凖韵阻引切:“笫,箦也。《周礼》衽席床笫。徐邈读。”笫(A)←敏(B)曲解为:笫(A)→敏(B)。再比如《集韵》志韵竹吏切:“德,《禮》立容德,蓋如有所置物於前也。徐邈說。立容德,盖如有所置物于前也。徐邈说。德(A)←置(B)曲解为:德(A)→置(B)。

研究结论为:文献里的字词语音上的变化,是由音变规律决定的,而不是它们在反切、直音这类注音形式里的身份地位。人们受制于自己的思维,普遍认为前代“A=B”的异音互注,是“A→B”。有时它正确地认识了异音互注的语音事实,有时却是曲解了。

古代韵书中的注音本质上是记录共时共地的语音事实,其目的是为共时共地的读者服务。当后人研究这些韵书的时候,往往从语言研究的思维角度出发,以期找出一定的规律,从而推导出相应的语音历时演变。有些学者往往忽视了语音事实,刻意组合规律,推导出错误的历史语音。蔡教授的讲座为我们的研究带来十分重要的研究经验:注重语音事实,不能偏信规律和权威,要多方考证才能得出可观的结论。

讲座的末尾,前来聆听讲座的师生积极地向蔡教授请教问题,蔡教授不遗巨细,一一给予耐心回答。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王继超


永乐高131net登录

Copyright© 2023  永乐高131net登录 - 永乐国际官网欢迎您   版权所有   闽ICP备05005471号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480号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永乐高131net登录